卡卡粉絲團
加入小圈圈

從負債到業績破百萬 單親媽媽創業逆轉勝 助弱勢家長脫貧自立 「信扶專案」現正招募中

2020.05.07

▲汪瑞筠經歷被債務追討的日子,如今因「信扶專案」再度重生,她珍惜能賺錢的每一天,也發現「還錢」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。/中信慈善基金會提供

 

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外經濟,不少商家業績直落谷底,不過仍有弱勢家長經由創業逆轉人生!住在屏東以賣雞肉維生的汪瑞筠,過去一度負債百萬元,後來加入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(簡稱「中信慈善基金會」)的「信扶專案」,成功申貸到新臺幣50萬元的創業基金,且有創業顧問一對一輔導陪伴,如今她的雞肉攤年營業額高達七位數,成功逆轉人生!

 

9年前,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感於許多弱勢孩童來自弱勢經濟家庭,家長經常在打拼工作與照顧孩子之間陷入兩難,於是自2011年推動「信扶專案」,期盼陪伴弱勢家長透過創業站穩腳步,改善家庭經濟,讓孩子在健全環境中長大。該專案推動至今,已輔導逾2,000位家長,總貸款金額超過1.4億元,幫助近400個弱勢家庭成功創業。

 

今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,衝擊國內商業活動,不少攤商生計受到影響,不過仍有「信扶家長」逆勢突破困境,不但持續營運超過18個月、貸款期間正常繳息且表現優良,今年被評選為「第四屆信扶之星」,10位家長名單包括:(依照加入專案順序)陳鳳玲、錢文華、汪瑞筠、羅國樑、陳雅楦、張麗華、阮氏梅、陳季宜、陳沛芸與曾建良,他們一路努力克服艱辛的創業歷程,堪為所有信扶家長的典範。

 

其中在屏東潮州擺設雞肉攤的汪瑞筠是位單親媽媽,加入「信扶專案」前一度負債上百萬元,為了養活兩個女兒,哪裡有工作就往哪裡跑,不僅一次身兼兩份工作,有時候一趟工作出去一個月都無法回家。女兒因而陸續離家,親子關係破裂。接觸「信扶專案」之後,原本有信用不良紀錄的她,不僅成功申貸到50萬元的創業基金,且跟著創業顧問學習記帳,了解金流脈絡,先把利息負擔大的債務優先償還,慢慢地終於開始賺錢,如今她的雞肉攤年營業額甚至高達七位數,後來也成功修復與女兒的關係。

 

根據「信扶專案」統計,所有扶助的創業個案中,有80%仍持續營業、85%持續正常繳款,顯示「信扶專案」不只幫助家長維持穩定收入,還重新建立家長與銀行的信用關係。此外,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有三成信扶家長營運受到衝擊,「信扶專案」即時提供紓困方案,包括降低貸款利率,延緩繳款期限最長6個月,並依需求提供子女助學金與急難救助金,積極解決家長對資金需求的燃眉之急。

 

「信扶專案」是中信慈善基金會受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(Muhammad Yunus)「鄉村銀行」(Grameen Bank)微型貸款精神啟發,並依據臺灣經濟弱勢家庭的實際需求,所規劃的在地化微型創業貸款方案,結合中國信託商業銀行、台灣人壽、台灣彩券、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及顧問團隊等多方資源,提供完善貸款金流、信用保證、創業保險、創業輔導等服務,幫助弱勢家庭邁向嶄新人生。本專案今年更勇奪「遠見雜誌CSR企業社會責任獎—公益推動組」首獎。

 

「信扶專案」現正持續開辦中,只要符合領有經濟弱勢證明、實際撫養就讀大專(含)以下子女之家長等條件,即有機會申請。詳細申請資格與辦法請上中信慈善基金會官網查詢。

 

【案例一】汪瑞筠「雞肉批發商」─由富轉貧單親媽 力扛家計再出發

自幼是富家千金的汪瑞筠因故離婚,為了兩個稚女,放下過往身段,在雞場撿雞蛋、到工地做粗工,哪裡有錢就往哪裡鑽。然而一天收入不到八百元,入不敷出只好到處借錢。

 

為了賺錢還債,她幾乎顧不了家,有時候為了工作,地點再遠都願意去,導致最長一個月都沒回家,母女關係漸行漸遠,女兒甚至說,當時「媽媽」兩個字對她而言只是「稱呼」而已。已經年近半百的汪瑞筠於是開始自我省思,加上工作越來越難找,於是決定自己創業,接下別人頂讓的雞肉攤,奮力一搏!

 

「前老闆跟我說只要認真做,這雞肉攤一天營收至少有一萬五,但我接手之後,根本沒賺錢。」不善經營的她,一開始就面臨短缺資金,後來嚴重影響交付貨款的速度,結果汪瑞筠又不斷四處借錢還債,掛名負責人的她只能全數扛起。

 

債台高築的汪瑞筠,所幸後來接觸到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的「信扶專案」,逐漸扭轉命運。「我本來因為信用不佳,擔心無法向銀行借錢,但顧問要我別擔心,整個輔導團隊就像家人一樣在幫我。」經由顧問指導,汪瑞筠開始學記帳、看金流,透過客製化雞肉的經營模式,和其他批發商做出區隔,漸漸地業績有了起色,後來年營業額上衝七位數,現在也還清債務。

 

【案例二】陳鳳玲「印尼料理」異鄉懷舊靠美食創業找回愛的信念

從印尼嫁來臺灣的陳鳳玲,當初因算命師建議「嫁得愈遠愈好」,和赴印尼旅遊的先生熱戀一週後,就決定嫁到臺灣。

 

在家人安排下,先進入國小補校就讀,也利用時間學習臺灣文化。安穩的生活邁入第三年時,先生突然中風倒下,當時她正懷著第二胎。「我去醫院的時候,聽不懂醫生、護士說什麼,我什麼事情也不能做,甚至還有很壞的鄰居、親戚叫我老公不要給我錢,說我拿到錢一定會跑掉,話很難聽。」

 

經歷這段波折,陳鳳玲體會要在臺灣生活得更努力,於是她重返國小補校學習中文,並告訴自己「不僅要會中文,還要拚出學歷」。她帶著兩個孩子半工半讀,曾當過工廠當女工、仲介翻譯,但周而復始的生活無法激起她的熱情。某天,陳鳳玲認識了「信扶專案」,她與創業顧問討論後發現,在臺灣很容易吃到日本料理、越南料理,但是印尼料理卻不常見,加上自己懷孕時,曾因為太想吃印尼料理,只能靠「做夢」果腹,因此決定創業賣印尼料理,幫助在臺的印尼相親一解思鄉之愁,並且推廣印尼文化。

 

 從印尼蝦餅、果凍、蛋糕、薑黃飯、米粉及炒麵等熱食,她全都拿手。如今業績好的時候,陳鳳玲每個月可以賺到三、四萬元,有時還接受勞工局邀請擔任通譯。她很開心在「信扶專案」幫助下,走上創業之路,過去她的夢想,現在也成了全家人前進的目標!

 

 

 

廣告

最新宅宅新聞 » 看更多»